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孩子优不优秀,和家庭关系太大了
2023-12-08

微信图片_20231208102821.png


作者 | 惜朝

来源 | 教师之窗(ID:jszc918)


亲爱的家长,相信你有这样一个疑惑:


同一个老师,同样用心地教,为什么教出来的学生有的成绩很好,有的成绩很差?


成绩好的,到底是怎么学的?


成绩差的,到底差在哪个环节?


实际上,影响孩子成绩好坏的因素,真的不在于老师,而在于不同的父母和家庭教育。


有一句话说得好:


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父母的差距


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


100个孩子中,只有1个孩子智商会高于常人,也只有1个孩子是弱智,剩下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


智商的影响可以忽视,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他成长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差距。


俄罗斯作家玛利亚·卢甘斯卡娅说过: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不动声色的影响,甚至父母本身的为人与成就,就是对孩子的教育。


一对平庸的父母,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父亲沉迷手机,母亲爱打麻将,他们很难教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反之,一对出色的父母,在事业上颇有成就,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管教严,他们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各位家长,你一直聚焦教养孩子,可曾想过先教养自己?


想要孩子优秀,首先自己优秀;


想要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


正如董卿所言:“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个这样的人。”


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优秀的榜样,是所有父母都应该做到的。


管教的差距


养大一个孩子很容易,但教育好一个孩子很难。


该怎么管,该怎么教,该怎么培养,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孩子的终身。


假设,孩子在一次考试中作弊了,溺爱孩子的父母会包庇,他们不觉得孩子做错了,反而觉得学校处分孩子小题大做。


被溺爱纵容的孩子,有错不认,有过不改,骄横任性,走向极端。


卢梭曾说: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溺爱是害,纵容是害,你的孩子你不教育,总有人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而严苛的父母会对孩子又打又骂,他们恨铁不成钢,通过打骂孩子发泄怒火。


但这么做只会伤害孩子,无法解决问题,更谈不上教育。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终日给以冷遇呵斥,甚至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父母可以严格,但不能严苛,管教必须掌握其中的度。


好的管教,一定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


好的父母,一定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培养习惯的差距


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但许多家长并不重视。


他们千方百计培养孩子的外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能力,却不知道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且会不断增值,让孩子一生享用其利息。


良好的习惯,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国民才女”武亦姝高分考上清华大学,离不开父母一路以来的教导。


她父亲每天下午4:30之后就关掉手机,专心陪她读书;


她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戒掉了麻将,不打扰她学习。


在父母的影响下,武亦姝从小就热爱阅读与学习,从不沉迷娱乐游戏。


广西2019高考生晨煜,有一个尤其重视习惯培养的母亲。


在他刚上学的时候,母亲就日日监督他自觉学习,手把手培养他的学习习惯。


正因为从小养成了好习惯,杨晨煜的成绩稳打稳扎,始终名列前茅。


亚里士多德说过:

“人是被习惯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习惯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赋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家庭氛围的差距


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环境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家庭氛围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一生。


无论何时,父母都应该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营造乐观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


1. 和谐的氛围


父母恩爱,孩子就有安全感;


亲子和谐,孩子就有归属感。


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里,孩子就能发展健全的人格,健康地成长。


2. 阅读的氛围


孩子的成绩,从阅读而来。


孩子的三观,从阅读而来。


孩子的自信、坚强与豁达,从阅读而来。


阅读,是一种长久的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美馈赠。


一个爱阅读的家庭,为孩子营造浓郁的书香气息与学术氛围,是最难得的教育。


3. 上进的氛围


父母手中有笔,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父母心中有理想,孩子就会从小寻找人生的方向。


聪明的父母,从不催促孩子努力上进,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孩子进步。


优秀的父母未必能教导出同样优秀的孩子,但一个上进的家庭一定能教导出有出息的孩子。


家校合作的差距


“双减”之后,孩子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课后作业少了,周末补课没了,孩子在校怎么学,在家怎么学,直接影响其成绩。


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过:“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许多不配合老师的家长,常常留下一句“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就甩手不管。


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一发现孩子退步就怪孩子不努力,或者怪老师不会教。


每次孩子出现问题,首先发现的却是老师,想找家长沟通,家长却说“没空”。


家长若不能好好配合老师,老师又怎能全心教好孩子?


无论学校承担多少责任,家长都不能对孩子不闻不问。


无论老师实力多么优秀,都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家长就要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老师就要修枝剪叶,帮助小树长得更好。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帮助。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拥有尽职尽责、教导有方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父母。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家校双方坦诚以待,同心、同向、同行,劲往一处使,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来源:教师之窗(ID:jszc918),教师和家长都在关注的公众号,省心省力轻松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