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生命力自我环
萨提亚发现,虽然人与人之间各有差异,但是基本的资源却是相同的,她用自我环描绘来呈现对全人类共同资源的全人性概念。萨提亚自我环的图形,是八个同心圆所组成,最中心代表每个人的自我,向外每环代表八种人类共同的资源,分别是生理的、理智的、情绪的、感官的、互动的、营养的、情境的、和灵性的,以此提醒人们重视这八个层面彼此的平衡与整合。
萨提亚用自我环来描述她对于自我的概念,自我环涵盖了内在与外在的概念,我们所知道与我们不知道的。
1、身体的自我 每当饥饿的时候、疲惫的时候或压力过大的时候,身体都会给我们发出信号;
2、思想的自我 即智力的部分,它令我们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学会思考;
3、感情的自我 即情感的部分,每种感情都是人类固有的,它们给生活增添了光彩和活力;
4、感官的自我 即眼睛、耳朵、肌肤、舌头和鼻子对自己的认识。承认自己的感觉,尊重它们,并给它们绝对的自由,是我们与外界接触和激发自我潜能的重要方法。
5、关系的自我 即自己与外界人与物产生的交互作用的部分。人是社会性的,离不开和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幽默和关爱是治愈伤痛的最有效果的良药。
6、环境背景 即自己所处的时间、空间等,环境中的因素会对你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7、营养的自我 即饮食的部分,人的饮食和人的感觉、行为有重要的关系。
8、心灵的自我 即精神的部分,你对自己生命的感情和态度。
以上8个层面,都是自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对它们有多少了解呢?你又是如何使它们发挥作用的呢?
感官层面
我们透过感官来体验世界的能力,萨提亚称此为感官层面。她称其为“感受”有所涵义,因为她想扩展这个字眼,用以囊括所有的感官。我们透过感官的窗口来了解这个世界,我们时时从感官接收信息,并根据我们的解读赋予这些信息不同的意义,而如何解读是根据其他层面的状况以及过去的学习。
一般人都有五种感官:听觉、味觉、视觉、嗅觉与触觉,透过这些管道接收信息,而我们的反应则是根据我们建立的意义而决定。这个简单的事实也是很复杂的主题。因为我们谈论的是一种系统,要记住所有的层次都是相互依赖与相互反应的,一旦一方改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我所谓的相互反应是指身为人类的我们想要处于平衡位置,这不是指理想或健康,而是指我们都是求生者。我们学会透过抉择,不停地调整自己以求生。
感官是信息的通道,但我们如何处理信息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有人曾经说:"没有任何事情是单纯到无法了解。"萨提亚深谙这个道理,她会注意人们建立的信息与意义。她认为我们会将在生命早期学到的模式带到未来,而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那么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模式与过去的影响,进而建立一个较自在的未来。
人们也许会处在相同的情境,但可能不会有同样的经验或建立同样的意义。萨提亚的雕塑法展现了对感官部分的使用,而且她会花时间确定在雕塑时的做法是案主能观察到的。她建立了改变的舞台,探索每一个层次的规条与信念。存在于感官层次的规条包括:要如何去看、去听、去谈话才是正确的,她会让这些规则背后的信念浮现,使她与案主能设法将旧信念转化成更新、更健康的准则。
情景层面
情境层次是关于地点与时间。世上所有人历程进入世界,每个人都占据了情境中的独特空间,萨提亚说过,我们都是地球的展现,由星辰的分子所构成。我们没有与世界分离,依然是世界的一份子。我们在有照顾者的情境中来到这个世界,不论其好坏,都影响了我们与世界的互动。
如果对情境不够敏感,我们可能会错过故事背后的意义。情境中有许多要遵守的文化规条,也许是民俗、习俗,或甚至禁忌,如果不遵守也许会致命。在自我环的每一个部分也有规则或是准则,如果不知道这些,可能就会陷入不自在的处境。
在一个家庭中可能是正常的行为,在另一个家庭可能会被当成坏事。当一对伴侣决定展开关系,他们彼此都带着自己觉得正常的观念进入这段关系。
"我母亲总是这样做。"当这样的对话出现,可能就是蜜月期的结束。若想要发展新的模式,他们必须放开旧的模式,但是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多了。马桶坐垫要放下还是拿起来?纸筒的卫生纸要从前面垂下还是后面垂下?
种子概念让萨提亚能教导差异并提醒:我们都分享了同一模式,但又不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来自于自己的家庭,所谓的正常会随着空间与时间而改变;我们认为是好的,可能会被别人当成坏的或邪恶的。
当萨提亚谈到情境时,她会讨论家庭的影响力,以及我们所学到有关“正常”的信念。她说:“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开始,而不是你希望的地方。”“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我们无法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情境也是自我的内在世界,它与生命力量一起开始,接着移到外界的实际世界。如果我们只把情境当成物质的部分,可能就不会把心灵层次视为我们的一部分,以及可以前往的地方。当人们说想要寻找自己,指的是内在而不是外在,而当内在改变时,外在也跟着改变。情境不仅是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心之所在即为家”也不单单是一种陈腔滥调而已。
萨提亚大多数的研究是专注于帮助人们以新的观点来看旧信息。她会观察我们如何带着模式前进,就算这模式并不管用,因为这是在家庭的原始情境中学到的。她会说我们永远无法消除某一个经验,但可以用新的观点来看这个经验,把它加在旧的信息之上。她对人们的认知以及赋予的意义很感兴趣,她所做的雕塑便是让人对旧经验获得新的信息。一旦能了解情境,就能处理与情境有关的认知。
萨提亚自我环 灵性层面 萨提亚在冥想与写作中都提到灵性这个层面,她的宇宙观包含了所有人,并容许神秘与奇迹。萨提亚时常用“生命能量”这个字眼。 人人都有开始与结束,我们不了解生命是如何开始的,只知道其运作机制,但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生命的力量,以及是什么在维持着生命力量。人们思考这个问题已久,有些人相信自己了解了一切,有些人还是没有任何线索,但依然尊重神秘。 萨提亚常会以冥想作为研习会的开始。在冥想中,她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与地球分离,而是与宇宙的所有光辉连结着。这是关于你内在的能量、宇宙的能量,以及你与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她认为没有速成的答案。她尊重人类的多元,以及从灵性层面生成的信念,并且认为这是一个美妙的谜题。 正如她说过的一句话:“人类需要把自己看成是值得爱的单纯奇迹。”这句话涵盖了能量是不可摧毁的事实,它只能被改变型态。这也触及了无限与信仰的概念。 智性层面 萨提亚是拥有许多亲密的朋友,与她一起“咀嚼”事情。我用咀嚼这个字眼,因为她很喜欢这么说:“试试看你能不能吞得下去,如果不能,吐出来就好。”她滋养自己的头脑,正如同她对其他层面的滋养。 理智指的就是所有认知、所有学习、专注力、记忆力、分析力、行动力等等,所有关于大脑的IQ方面的内容。 当萨提亚谈到智性时,她推崇所有人都拥有智慧,而她谈的智慧不仅是阅读、写作与计算,她谈的是以我们所知的方式来求生存,使用我们拥有的技能。她倾听人们评估自己是聪明或愚蠢的。萨提亚认为人们常会以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来衡量自己,而不是能够做到的事。 智慧是以理性方式来思考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建立梦想与找到答案的能力。我们都有自己的智性系统,它是我们组织与呈现信息的能力;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不尽相同。在某些系统中,作为聪明的人并加以表现是不安全的;而在某些系统,只有根据获得多少奖励才能评估一个人的价值。此外,有些人相信感受并不重要,甚至是危险的。 在萨提亚的沟通姿态中,她创造了所谓的“超理智”这个类型,用来展现如果一个人用完全剥离了情绪的方式沟通,会是什么状况。而自我环则让我们看到我们不仅于此。 情绪层面 萨提亚常把情绪层次称为“汁液”─一种感受与觉察到我们所处世界的能力。感受是体验知觉的能力,情绪则是对世界表达感受的能力。我们也许有感受,但是没有对世界表达。在大多数系统中都规范了哪些可以表达,哪些应该藏在自己心中,因此感受可能公开,也可能被隐藏。对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学会什么是安全的,什么不安全。 包括好的情绪,所有好的情绪,快乐、兴奋、美妙都会滋养生命力。不好的情绪如果没有被抒发,而被压抑的话,生命力就会减少。 所以一个人如果积压了很多情绪,那生命力就一定不会旺盛。这时候就要学“情绪管理”方面的内容,把情绪用掉,或者疏导掉,并且要用一致性沟通的办法避免更多积压。 一般来说,男士积压悲伤会多,女士容易积压愤怒。 时常有人寻求治疗、去看医生、使用或不用药物,因为他们想要觉得好过一点。感受并不会主宰行为,但是它们能够推动我们。如果一个人有控制情绪表达的问题,麻烦便会接踵而至。僵化的系统或封闭的系统限制了健康的情绪表达,因而往往使得情绪变成有毒的。另一方面,若系统对情绪或感受无法控制,也可能导致混乱。 情绪的表达也许无法只在对话中达成,而是需要透过行动。“他似乎要爆炸了。”我们可能会将情绪都藏在身体里,导致我们生病。对此萨提亚所说的是:“我让隐藏的变得公开。” 在家庭系统中,往往存在着有关于情绪表达的规则,这时常造成困惑,因为我们学会去表达和自身感受不一致的情绪,造成萨提亚所谓的与自我及他人的不一致沟通。一致性对萨提尔而言就是内在符合外在,如果尚不熟悉这个观念,我建议阅读书籍《家庭如何塑造人》与《萨提亚的家族治疗模式》。
关于自我环的练习和带领方法
1)将A4纸分别横向和竖向折出三等分,形成九宫格。
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中间的格子里,(或者是“自我”)
感官、情境、心智、情绪、身体、互动、营养、灵性
八个面向分别写在其余的八个格子里,不用管顺序。
2)学员分成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的人数相等。
内圈向外、外圈向内,一一对应,面对面坐好。(内圈和外圈之间留一个走道,移动位置可以走。)
3)引导学员闭上眼睛,探索“感官”与自我的关系。
睁开眼睛,与对面的伙伴分享。
结束后,引导做一个深呼吸,对自己整体的感官,两个正向的形容词,两个负向的形容词。
写在“感官”那一格。
比如“敏锐”“迟钝”……或是还有别的……
两人都写完了,就做简短的分享。
如果没有想到两个,就先写一个正向的、一个负向的。
4)外圈的伙伴请起立,带着自我环和讲义,向右移动一个位置。(或者移动2个位置、3个位置,依据现场人数而定,目标是每一次分享时,学员可以找到不同的伙伴。)
引导探索“情境”
闭上眼睛
原生家庭大部分的时候,温度、空气……如何?
如果搬过家,就一个个的回想。
陌生环境、不知所措,不知道环境中的规条…
睁开眼睛
与对面的伙伴分享。
闭上眼晴,思考一下你对情境的感知能力如何?
工作的地方、家里、又或是你的原生家庭中,你对情境的整体感知能力如何?
写下两个正向的形容词,两个负向的形容。
5)内圈的伙伴,向右移动一个位置。
(也可以分享两个部分,再移动位置。即探索情绪时,再移动1个、2个或3个位置。)
引导探索“心智”
你用什么样的防卫措施来保护你的缺点?
比如:假装听懂了,就笑一笑。
思维很快,东说西说,认定思路快是不好的。
你如何正向的形容防卫?
你防卫弱点如何用负向的来形容?
写下两个正向的形容词,两个负向的形容。
写好后,请分享。
6)外圈移动
“情绪”
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中,有哪些关于情绪的规条?
比如,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
有些情绪可以被你接受?
比如喜悦、安静…
有些情绪不能被你接受?
比如愤怒、暴躁、慵懒、甚至是兴高采烈也不可以……
写下两个正向的形容词,两个负向的形容。
写好后,请分享。
7)内圈移动
“身体”
闭上眼睛,当其他表达的管道被阻塞的时候,你是否会用身体来表达?
你的原生家庭是否有一些关于身体的规条?
身体有哪些部分是不可以谈论的?
比如生殖器、胸部…
关于身体的正向的形容词、负向的形容是什么?
写好后,请分享。
8)外圈移动
“互动”
与自己、与其他人联结的能力
身体
口语
非口语 包含表情
当你感受在说话的时候,你会倾听吗?会接纳吗?
当你的身体在说话的时候,你会倾听吗?会接纳吗?
原生家庭是不是设一些规条谁和谁可以说话?谁和谁不可以说话?说些什么?什么时候说?在哪里说?
正向形容词、负向形容词
写下后,请分享。
9)内圈移动
“营养”
所摄入的固体和流质的食物
除了食物,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滋养自己?
比如午后喝茶、与好朋友聊聊天……
你的原生家庭对营养怎么看?
有的吃就好还是要有营养?蛋白质、维生素如何配比?
吃下去的都算
心理营养也算
正向形容词、负向形容词
写下后,请分享。
这次分享的时间会更短…
10)外圈移动
“灵性”
*步骤:引导—(分享)—形容词—分享
分享的时间,可逐渐缩短,以免整个活动过于冗长。
*内圈和外圈的移动可以让场子流动起来,下午做甜甜圈很适合,不会因为活动像马拉松而睡着。
11)将九宫格撕开,变成9张纸片。
自我放在中间,探索那两个(或几个)是一起出现,他们与自我的关系是远还是近,围绕“自我”把九张纸片摆出一个图形。——雕塑
(指的是现状,不是理想状态)
2人分享,我之所以这样排,是因为……
12)看着你的自我环,你要思考的是,你要如何滋养每一个向度?
欣赏每一个面向…
对于你的自我环,哪个部分你知道的比较多,哪个部分知道的比较少?
——这是探索自我环最重要的一部分
2个人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