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孩子不怕学习,怕的是学习后面强加的不良感受
2025-02-10

微信图片_20250210182949.png

这些天陆陆续续接到许多妈妈的头疼事情,说孩子做作业很慢,磨蹭,情绪不好……午托班的老师也说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多的困难点,而家长又只寄托希望于学校以及辅导机构。


这个话题,确实是经久不衰的一个老话题,值得重新拿来解析一下。



孩子究竟害不害怕学习?或者说孩子害怕的到底是学习本身,还是上学以后的“学习”?


事实上学习二字贯穿了孩子从0岁到现在的旅程。从他学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每一天都在学习,每一天都在接受新的事物。在公园里玩耍见到了小狗,这也是一种学习。在幼儿园里学唱歌,念童谣,都是学习。孩子们回来,都会乐此不疲地跟妈妈重复着自己学到的东西。孩子并不是天生惧怕学习。


上了小学之后的“知识的学习”,孩子喜不喜欢呢?


一个上二年级小孩有一天非常兴奋的告诉妈妈,“妈妈,我学会乘法了!!我好开心!!我们数学老师好厉害,她居然会乘法,她一定是个数学家!”


其实这孩子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不太适应作业的节奏时,也是非常难受地磨蹭到9点多的。二年级时有时候遇到老师的批评,也提到过不想上学了。但是从刚才学习乘法给他带来的快乐来看,孩子是喜欢新知识的。我想,自然状态下,每个孩子也许都是如此。


那么孩子们到底不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害怕“学习”?


我想,孩子惧怕的,也许是那种“学不会的无助感”;这种无助感的背后,又是害怕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内心中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评价。


如果孩子可以像学说话学走路那样,摔倒了有人鼓励,站起来了有人喝彩,摔倒100次依然是英雄,那么或许他就不会那么害怕这种无助感了。


如果孩子学习了新的知识,得到的是爸爸妈妈的惊叹和喝彩,没有学会的部分,也视为理所应当,允许差异和失败。那么孩子一定会为了更多的惊叹和喝彩,而用心地吸收新的知识。


因此孩子害怕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学习不成功时带来的感受。



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孩子去缓解这部分难受,让学习的感受,变得更好。


对于学习中的孩子,我们可以怎么样给到他们一些良好的感觉体验呢?


1、永远都带着“相信你、为你骄傲”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来看待孩子的每一个体验


学习只不过是一场体验而已,跟小时候学说话学走路学游泳是同样性质的。几乎百分之一百的父母都可以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相信孩子是一定能学会的,所以永远 都在为自己的孩子骄傲和喝彩,孩子那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背后,永远都是“哇!!我儿子今天会叫妈妈了!他会走路了!”孩子说话不标准不清楚,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爱,过不了多久就会说清楚的。


这种“相信”的态度,是真正有力量的。


2、不要把学习和不好的感受挂钩


比如带着情绪的时候,对孩子说:“你快点做作业!不然妈妈就生气了”。


比如孩子不开心想要玩一会儿的时候说:“你先做作业!其他的免提!”


尽可能的把做作业、学习,跟快乐的感受、放松的感受挂钩,这样在孩子的脑神经链路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就是:学习是轻松快乐的,轻松快乐时,我们要开始学习。


父母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如果自己有了不舒服不愉快的心态时,尽量的先隔离自己,冷处理,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去斥责孩子。尽可能避免孩子在从事如此困难的工作时,还要背负着很重的负面情绪。


爸爸妈妈还要学会去帮助孩子转化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好的感受”。譬如被老师批评了怎么处理?考试成绩不好怎么淡化。孩子是需要帮助的,他们并不是天然就懂得处理情绪的。所以父母的智慧最重要的支撑在于为他们拨开云雾,而不是火上浇油。


传统的思维方式觉得惩罚和不良的感受的威胁是有效的。比如“你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了就没工作了。”“你不做作业,妈妈就不给你买玩具了”等等。事实上,不好的感受,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好的感受,才能激发更多的灵感创意,成为人生的真正动力!


3、适当的采取一些工具、方法,来帮助自己


父母在遇到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爆棚的时候尽量自己去处理这些问题,而不是带着这些问题去干预孩子的学习,污染了孩子的学习氛围。可以尝试自己去学习处理情绪情感的方法,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抓住孩子学习上一些表现的不让你满意的点去借此发泄自己的父母情绪。


因为孩子在人生中、学业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父母的有效支持,是他们最重要的心理缓解方式。父母自己花钱学习,寻找帮助,不把这些不良情绪给到孩子对孩子来说就是最有效的支持,而且还可以大大的减少在孩子身上花钱请辅导老师的成本。



总而言之,孩子至少要在学校呆12年,我们都希望这12年,孩子是幸福快乐舒展充满力量和信心的,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