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 Don Miguel Ruiz 指出:“人类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真实的生活。没有勇气活出真我,惧怕倾诉内心的渴求。”
人们总是对优秀过分憧憬,做不到足够好,就恐惧说出愿望。
其实我们害怕的,只是这几件事:
1
害怕负面评价
人常常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才总是有所顾忌。害怕喜欢的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害怕总有人比自己更优秀;害怕即使优秀依旧不被喜欢。
总担心被人说不好,才想一直拼命变更好。
在别人的评价中找自信,也更容易陷入自卑。
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中说,自己年少成名,比其他人更早地接受整个社会的评价。
期待获得别人认可的她,慢慢变得敏感,总想迎合大众眼中“优秀”的形象。
可迎合是有代价的。“这个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
蒋方舟谈到,选择做“被人喜欢的自己”,常常就要承担“覆盖真实自己”的代价 《奇葩大会》
好在,她试着找回自己,做一个不再惧怕评价的人。
正如她所说:“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2
害怕努力过后没有结果
有一种心理,叫做“自我破坏”。为了防备被人拒绝时的自尊心受挫,有些人会提前进行自我隔绝和自我贬损:“我这么差劲,本来就配不上对方。”
在《欢乐颂》里,安迪在跟奇点确定关系以后,想为爱的人学会做饭,邱莹莹拿自己被白渣男抛弃的惨痛经验教训劝安迪不要对一个男人太好,他会不珍惜你。
安迪有两句回答是这样的:“如果遇到很喜欢的人,不放开去爱他,感觉就是打了折扣,那么与遇到不算太爱勉勉强强可以爱的人有什么区别呢?算计太多,会不会失去爱的感觉?”
于是导出一个问题,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安迪这样诠释二者间的关系:她愿意为奇点洗手作羹汤,她觉得为喜欢的人付出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对方因此轻贱她,那就理智地分手,早分好过天长地久地纠缠不清。
我们常常会因为爱上一个人而迫切渴望一个长长久久的结果,可是相爱的人有很多,最终会走到一起的却很少,因为害怕没有结果,难道就不会再选择去爱吗?爱情本来就是个求快乐得快乐,求长久得不长久的怪东西。战战兢兢求结果,不如放手去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3
害怕被拒绝
我大一时候有过一段很荒唐很迷茫的日子。
我想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可是害怕自己表现不好被同学笑话;我想加入那些喜欢的学生社团,又怕浪费了自己学习的时间还学不到东西;我想出去校门外面做兼职,可是一听说很远又各种怕麻烦怕被骗……
我有好多好多喜欢的事情想要去做,可是都因为害怕得不到预期的结果,瞻前顾后,犹犹豫豫,最终失去去做它的最佳时机。
到最后,身边的同学有人拿奖拿到手软,有人成了社团达人备受欢迎,有人做兼职实现了经济独立。只有我,一无所长,且越来越羞于跟别人提及我心目中的未来理想。
我开始诘问自己:你说你喜欢文字,你说你对设计感冒,你说你想当个好编辑。然后呢?凭什么?
如果你只是口头上说自己喜欢什么什么,然后又害怕结果自己做不到,就什么努力都不去做,你以为你想要的结果会像天上掉馅饼那样落到你面前么?
反思过后开始明确目标,开始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进,开始勇敢尝试,不再害怕结果失败哪怕头破血流。后来我仍旧没有很优秀,但我最终加入了喜欢的社团,认识了一群跟我一样喜欢文字的朋友,做了许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
其实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真的没有必要害怕得不到预期结果而放弃,毕竟,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失败而已,可要是连尝试都不敢,那真的没有什么比这更差劲的了。
所以啊,朋友,趁我们还年轻,还有时间,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就算没有结果,你还有这过程可以享受和回忆,也别害怕浪费时间,毕竟青春嘛,就是用来挥霍的。比起无所事事,混混沌沌的虚度一天是一天,不如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失败也都是有意义的。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毕竟喜欢,就是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