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从萨提亚的三度出生,重塑原生家庭羁绊
2025-02-18

微信图片_20250218180713.png


原生家庭:一生的羁绊?

你是否曾在某个深夜,脑海中突然闪过父母争吵时的面红耳赤,或是他们对你的某次严厉斥责,内心涌起一阵难以言说的情绪?

也许是在面对亲密爱人时,莫名的不安与猜忌悄然作祟;

又或许在职场中,面对挑战,下意识的退缩和自我怀疑让你错失良机。

你可曾想过,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瞬间,可能都与我们背后那个叫做 “原生家庭” 的影子息息相关。

原生家庭,就像一块看不见的模板,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雕琢我们的性格、塑造我们的价值观,甚至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抉择。

在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的偏心、父亲的懦弱,让她从小就饱尝生活的冷暖。

长大后的她,外表坚强独立,内心却藏着深深的创伤,在亲密关系里患得患失,面对家人时,那些童年的委屈与愤怒总会如潮水般涌来。

这,便是原生家庭留下的深刻烙印。

但,难道我们就只能任由原生家庭的剧本写就我们的一生吗?

答案是否定的。著名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 “三度出生” 的理论,为我们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重塑自我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萨提亚的 “三度出生”,探寻改写命运密码的旅程。

走进萨提亚的 “三度出生” 理论

第一度:生命的火种

生命的最初,是精子与卵子浪漫邂逅,二者结合的瞬间,如同一束耀眼的火种,激活了蓬勃的生命力。这是每个人来到世间的起始点,纯粹而充满希望,不分贵贱、无关贫富,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被赋予了无限可能。

此时的我们,宛如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内在蕴含着无尽的创造力与潜能,尚未受到外界任何标签的束缚。

就像一颗种子,虽还未破土而出,但已怀揣着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梦想。

这一度出生,给予了我们最本真的力量,是后续人生旅程的基石,无论原生家庭的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这股生命力都将顽强地涌动,寻找绽放的契机。

第二度:家庭系统的烙印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我们告别了温暖的子宫,踏入早已存在的家庭系统。

这个全新的小生命,为了在陌生的世界里生存下去,不得不本能地依赖照顾者,努力适应家庭的规则、氛围与节奏。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如同一块柔软的橡皮泥,被家庭环境随意塑形。

若成长于一个父母关系紧张、争吵不断的家庭,孩子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时刻察言观色,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潜意识里认为世界是动荡、危险的;而在一个充满爱与包容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具安全感,性格开朗,对人友善,相信世间美好。

这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现实的无意识观念,如同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印记,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日后的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乃至人生态度。

第三度:自我的觉醒

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摸爬滚打,历经风雨,某一刻,内心深处会涌起一股觉醒的力量 —— 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应再被过去的经历和模式所牵绊,而是可以成为人生的主宰,做出有意识的选择。这,便是萨提亚所说的第三度出生。

这意味着我们开始觉察那些在原生家庭中为求生存而习得的旧有模式,如讨好他人以换取认可、用愤怒掩盖内心的脆弱、过度理智而压抑情感等。进而,勇敢地放下那些不再适用于当下的 “求生存信息”,转而依据内心真正的渴望、价值观,去塑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有人曾因害怕冲突、一味讨好他人而失去自我,在觉醒后,学会了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有人以往总是逃避困难,受困于原生家庭传递的 “我不行” 信念,后来却能直面挑战,挖掘出自身潜藏的勇气与能力。当我们实现这一度出生,就如同破茧成蝶,挣脱了原生家庭的茧缚,向着自由、独立的人生振翅高飞。

三度出生如何改写原生家庭剧本

觉察:看见原生家庭的 “影子”

回溯成长之路,那些看似早已尘封的往事,实则如影随形,深刻塑造了如今的我们。仔细回想,父母日常相处的模式,是否在你的亲密关系中悄然重现?

父亲的强势、母亲的隐忍,或许让你不自觉地在伴侣面前,重复着类似的角色剧本。

又或许,童年时父母频繁的争吵,使你内心充满恐惧,长大后面对冲突,第一反应便是逃避,不敢直面问题。

朋友阿明,成长于一个父亲极度严厉、母亲逆来顺受的家庭。

每当他犯错,父亲总是大声斥责,母亲则在一旁默默流泪。成年后的阿明,性格内向,在工作中,即便有出色的想法,也因害怕犯错被批评,而不敢轻易表达。

在恋爱里,一旦与女友发生分歧,他就像小时候面对父母争吵一样,选择沉默退缩,不敢据理力争,致使感情屡屡受挫。

当我们像阿明一样,开始觉察这些原生家庭留下的痕迹,意识到当下的许多困境,可能源于童年的经历与习得的模式,便迈出了改写命运的第一步。

这种觉察,犹如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一盏灯,让我们看清那些束缚自己的 “绳索”,进而有机会去解开它们。

接纳:与过去和解

原生家庭,本就是不完美的存在。

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他们带着自身成长的局限、时代的烙印,在育儿路上摸索前行。

那些曾经的忽视、批评甚至打骂,大多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他们当时所能采取的 “最佳” 方式。

小时候,父母因忙碌工作,无暇顾及你的小情绪,让你倍感孤独;又或因成绩不理想,他们严厉批评,让你满心委屈。

如今回首,要明白他们彼时也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满心期望你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试着放下心中的怨恨,去体谅他们的艰辛,感恩他们在艰难岁月里给予的衣食住行保障,为你遮风挡雨,伴你成长。

当我们以一颗宽容、感恩的心去接纳原生家庭的一切,曾经的伤痛便如同冰雪遇暖,渐渐消融。

释怀过去,是给自己松绑,让内心重获自由,不再被过往的怨念羁绊,轻装上阵,奔赴未来。

改变:书写新人生篇章

在萨提亚的理论指引下,改变,成为了我们人生新剧本的 “笔杆”。沟通,作为人际关系的桥梁,是改变的关键突破口。

曾经,我们习惯用指责来表达关心,以沉默应对矛盾,如今,不妨学习一致性沟通。在表达自身感受时,兼顾他人需求,真诚且直接。

比如,面对父母过度的关心,不再是不耐烦地顶嘴,而是温和地说:“爸妈,我知道你们关心我,很爱我,但有时候过多的询问让我有点压力,希望能给我些空间,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在亲密关系中,也勇敢地向伴侣袒露内心的不安、期待,共同营造相互理解、支持的氛围。

再者,重塑自我价值。原生家庭或许给我们贴上了 “不够好”“没出息” 的标签,但那只是过去的 “声音”。

多关注自身成长,看到每一次微小进步,认可自己的优点与努力。你擅长绘画,就为自己举办一场小小的画展;热爱写作,便将文字分享在网络平台,收获他人肯定。

从点滴成就中积聚力量,打破原生家庭设下的 “天花板”,向着理想中的自己大步迈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打破宿命,拥抱新生

在现实生活中,无数人已经勇敢地迈出了改写原生家庭剧本的步伐,用行动诠释着萨提亚 “三度出生” 理论的力量。

有这样一位朋友,成长于父母频繁争吵、关系濒临破裂的家庭,童年的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孤僻,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不敢主动与人交流。

步入职场后,他深受原生家庭沟通模式的影响,面对团队讨论,常常因害怕犯错、担心被批评而选择沉默,错失诸多展现才华的机会。

然而,一次偶然的心理讲座,让他接触到了萨提亚的理论。他开始尝试自我觉察,回忆童年那些痛苦的场景,逐渐意识到当下的行为模式与原生家庭的紧密关联。他鼓起勇气,先从接纳自己的过去做起,理解父母当时的困境,不再怨恨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创伤。

随后,他努力改变,学习沟通技巧,在团队会议中,即使内心紧张,也逼着自己开口表达观点,并积极倾听他人意见。慢慢地,同事们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他也逐渐融入集体,在职场上崭露头角。

如今,他不仅修复了与父母的关系,还成为了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还有一位女士,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她从小就被父母忽视,物质上匮乏,情感上得不到关爱,导致她极度自卑,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在恋爱关系中,她一味迎合男友,失去自我,即便对方提出不合理要求,她也不敢反抗,只为换取那一点稀薄的 “爱”。

直到感情屡屡受挫,她才痛定思痛,借助萨提亚的理论探寻问题根源。她在觉察中看到了原生家庭给自己贴上的 “低价值” 标签,开始接纳自己曾经的委屈与不甘。

之后,她专注于自我成长,学习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从绘画中找到自信,在阅读里丰富内心。当再次面对爱情时,她能自信地展现真实的自己,勇敢表达需求,最终收获了一段健康、平等的亲密关系。

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原生家庭的创伤有多深,只要我们怀揣改变的勇气,借助萨提亚 “三度出生” 的智慧,便能打破命运的枷锁,重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你并不孤单,在这条蜕变之路上,已有无数同行者踏出坚实足迹,而此刻,轮到你开启这场自我救赎的旅程,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去拥抱那个本就光芒万丈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