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更是将孩子保护得无微不至,生怕受一点委屈。可是过于宠溺孩子所造成的后果便是孩子受不得一点打击,承受能力极差,没法接受失败和挫折。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挫折教育”被人们提出,并奉若金玉良言。没错,“挫折教育”会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提高其面对挫折的能力,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是真正明白,什么才是挫折教育,要知道有些教育方法如果用不好还不如不用。在一些父母的眼中,“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遭受不如意。甚至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并不等于践踏孩子的自尊,一味地指责孩子的缺点和毛病,时刻用言语敲打孩子,这种人为制造的困难和障碍,会不断地打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就只能让孩子感到挫折和痛苦,感到被打击,很容易击垮他的心理防线,让孩子变得更加懦弱。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故意制造障碍,不是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不管不顾,不是用“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行所谓的激励,而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独自去打无准备的仗,通过父母的引导和支持,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其实孩子在生活中的挫折很多,考试失利、丢东西、和同学、朋友关系相处不好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要让他在自然情况下遇到的挫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教益,而不是让孩子一味地遭受打击。美国的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兹提出了“挫商”(简称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挫折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我们家长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只有积累才会看到成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父母都在自己身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斯洛曾说:挫折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关键是在于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AQ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对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挫折,主动承担责任,并相信自己可以设法化解挫折;将挫折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无限蔓延;并懂得在逆境中坚持。积极的方式包括继续坚持或寻找其他策略;消极的方式则表现为攻击或退缩。而真正的挫折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教育”上,而不是挫折本身。当孩子做错时,作为家长,不要责怪,也不要纵容,而是要积极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同样的,当孩子表现优异时,家长也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应该多去夸奖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不断成长,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挫败感重的家长,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就会感觉很崩溃,觉得孩子无药可救,最后导致心力交瘁而放弃。所谓“受挫性”,不是孩子不具备,更多时候是家长不具备,而家长的情绪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三大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情商和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所谓的AQ(挫商),是可以通过从小的挫折教育来培养的,既然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那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家长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实施挫折教育时,必须把握比较好的度,坚持有节原则。挫折教育并不是以打击孩子为目的,相反,作为父母更应该时刻传递给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我们要清楚,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实施挫折教育只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该完全都是挫败,那会让他丧失信心。有的时候,适当的鼓励也是挫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然,这其中的尺度需要家长时刻关注和把握,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要坚持科学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为此,家长也应该多学习,多积累和总结经验,把握挫折教育实质,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就见到效果,同时也是深入于生活之中,存在于各个方面。实施挫折教育,既不能仅仅流于形式,也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要有实实在在的、长期的作为。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不可否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给他影响最为深刻的一定是父母。所以实施挫折教育,家长同样应该以身作则,先让孩子看到你是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下,才能让孩子真正得到提升。例如做俯卧撑,一般孩子应该做不了几个,可是在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示范下;孩子就会坚持下来,越做越多,也越会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仅是父母,还可以通过这样的类比教育,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家长只要用心,多让孩子去实践、去体验,而不是将他无微不至地保护起来,相信孩子能行,让他放手去做,遇到了困难和挫败,多引导和鼓励,让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直面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更加积极、健康、奋勇地面对各种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