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督三个案七八九收获:我对人有兴趣吗?——督导三阶段个案心得
2022-03-04

微信图片_20220303200311.png

“我对人性是充满兴趣的,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讲话,我进去出来像玩游戏一样有乐趣,甚至是痴迷。”——林文采


我的提问收获:咨询师一定要清空自己,认认真真仔细倾听,才能快速的进入案主的世界,通过案主的眼睛看那些案主自诉重要的人,重要的事,看案主的冰山,看和案主关联者的冰山: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形象吗?立体吗?这样类型的人,一般碰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应对?


林老师不是在做我以为的加减法,我以为的加减法是我期待弄明白的做咨询师的套路,期待老师告诉我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就可以做到精准解读。不,咨询师没有套路,也不存在套路,想要做到老师那样精准解读,绕不开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就是踏踏实实画冰山,就是踏踏实实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仔仔细细的去聆听,体会他人的旅程。我看到,并不代表我会了,我知道理论,也不代表我会了,我脱离“自我中心”后,真正的对人感兴趣,才会迈上这样的咨询师的旅程。


对林老师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痴迷于此,我呢?我对人有兴趣吗?我对人的兴趣大于我想通过努力快速把个案做好证明我自己是个合格的咨询师吗?如果我是真的对人感兴趣,根本无需急于证明什么,无需急于求成,我去做个案的出发点:我对人有兴趣vs我要做个好/合格/能帮助到人的咨询师?


我对人有兴趣,动力源源不断,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在探索的好奇的状态,轻松的状态。我是个好咨询师,出发之前就有可能折了,在压力状态,担心,害怕失败。



个案七:与妈妈告别——自责内疚


这个个案的要点是:内疚。


林—>T:“你觉得案主她是做得不够多吗?还是做错?”


一句话,做完个案。


我的学习:


1、这个个案,我评估到案主是内疚,观察到案主开场讲自责时情感最饱满,我脑子里思考的话是:“这个孩子何罪之有?”,小组讨论时,赵明老师说,不能这样问,这跑到想法层去了,我还没有get到赵老师的点拨。等到晚上,我与案主(好室友)核对时,她说:“对,林老师问的是‘你觉得’,在感受层。而你关注的是到底有没有错,是辩论,是想法层。”我对自己做个案的反思,这也许是我的一个其中的模式,我习惯讲一堆道理,分对错,引发辩论,常常个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拖延。


2、我与案主核对,当老师讲完那句话后,你还需要后面几个点的转化吗?她说老师讲完那句话后,我就瞬间和自己和解了,这是我在心里无数次问过自己的话,就是说不出来,而今天有一个人懂我,后面的几个点的转化对我而言,不重要了。我的学习:真的看见了案主的感受,整座冰山就溶了,个案也就做完了。


3、案主(好室友)帮助我澄清,我期待“妈妈能过完年,教我做道菜…等”这是遗憾里的冰山,不是内疚的冰山,内疚和遗憾是两个座冰山。这真的是考验评估的准确性,内疚是内疚,遗憾是遗憾,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今天体验到老师所说的,案主每讲一句话,一个词,就是一座冰山。

 

个案八:我没有家,我心无处安放—>归属感


我的学习: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安放的家有三条路:


、价值感,我把余生都投资在这件事情/东西上。


、安全感,我要成为一个自由自在,可以做自己的人,我掌控我自己,而不是被人掌控。

、连结,关系,我能找到一个人靠近吗?在关系中,我爱过一个人吗?我被一个人爱过吗?


对我而言:我是哪种人?我的选择是什么?还是,小朋友才做选择题,成人都想要。我的疑惑:这三个是一通,三个都通吗?还是说,有一个,我就心安了,稳定了,从此无所畏惧了吗?还是说人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下,会指向不同?我自己有点儿混乱,好想提个问。


个案九:归属感,余生更快乐—>开启一段新关系


我的学习:看完这个个案回答我上面的自我提问,对于这个案主而言,这个归属感指向关系。


写到这里,我把自己的困惑和我的好室友讨论,最后我相信的答案是:其实,有一个,二个,三个不是定论,而是我自己(案主)觉得我有了哪一个我就有了家。


我刚刚在上面的提问,都是在头脑层面工作,我在思考什么是对,在执着于答案,是一个,还是三个,是不是和情况变化不同而不同,我在找正确的答案。而我作为咨询师,我是在和人工作,我要在乎我的感受,我要在乎案主的感受,我自感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有了归属感,就有了家就可以了。案主感觉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有了归属感,就有了家了就可以了。还是回到:我对人有兴趣吗?


今天的案主我要做我自己——>指向关系,我要在一段关系中做一个妻子,对我而言,找到一个我心甘情愿和他一起走进婚姻的人,我做了一个妻子,就代表我做了我自己,我就有了归属感,就有了家。


我要做我自己——>指向价值感,我是一名咨询师,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是有使命感的,是能帮助到人的,和我是不是一名好的咨询师,本次个案做得好不好,成不成功没有关系,只要我的身份定在了咨询师,我心安,心甘情愿把余生投资在咨询师上,就代表我做了我自己,我就有了归属感,就有了家。


我要做我自己——>…


我要做我自己,答案只在我自己心中,我忠诚于我的内心,我愿意听我内心的声音吗?


同样,案主的答案也只在案主心中,没有对错,只有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