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学院 萨提亚文汇 BETTER ENGLISH BOOK
林文采博士:所有心理治疗最后都是宽恕和爱(二)
2023-07-22

微信图片_20230722114442.png

前言:今天分享我最喜欢的萨提亚老师、畅销书《心理营养》的作者林文采博士的精彩语录,林老师个案和理论功力深厚,咨询个案时长超20000小时。

(接上期文章)

46、家长的模范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和他人交往,对待事情的态度。——林文采

47、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林文采

48、孩子无所谓什么叛逆期,只要精神营养缺乏了,任何时候都可能叛逆。——林文采

49、父母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让孩子觉得丢脸。检验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年龄是13-15岁。——林文采

50、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林文采

51、遗弃,是孩子对大的伤害。遗弃,孩子会认为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也不会认为其他生命有价值,这个思想病毒会遗害孩子一生。——林文采

52、做一个心理治疗师,和学做一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林文采

53、6-7岁时,孩子需要学习、认知、模范,需要一个能够学习的人。如果孩子的心理营养缺失,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林文采

54、生命力为何消失?因为我们失败过、痛苦过。是心理营养(如被尊重、肯定、接纳等)未能得到满足,所有心理营养的背后是爱。如何得到心理营养的滋养?从关系中得到!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师等。萨提亚治疗就是用生命滋养生命,用生命改变生命的学问。——林文采

55、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吗?在爱因斯坦的系统里,它们是可以相交的:在永恒里相交。所以改变是永远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萨提亚如同爱因斯坦系统:是敞开的!——林文采

56、在没有孩子的时候,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小孩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去。那么,就让我们,每一位学前儿童的父母,以幸福与好奇交织的心情,到我们这块新大陆来,一起分享和孩子在一起的欣悦与惊喜,忐忑与生气,哭笑不得与没大没小。——林文采

55、梦会呈现出来,是因为超过了梦所能承载的量,我们才会记住。而当梦呈现出来时,代表我们内心有很多情绪没有处理。一般一个晚上最少5个梦。——林文采

56、做安全的父母主要要做到两点:1.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父母的关系不好,他就感觉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担心自己被遗弃。未来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2.稳定的情绪。孩子的紧张不安很多时候是对父母情绪的反应,所以如果父母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管理好他们的情绪。——林文采

57、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林文采

58、孩子做事磨蹭,是因为大人管得太多。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对抗,只能用磨蹭来抵抗。要信任孩子,你越信任他,他越能做好。——林文采

59、孩子希望父亲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照顾自己,如果你有需要,我就在这里,但由你来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我也允许你做错,我相信你能从错误中学习。——林文采

60、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妈妈不可能给你她没有的东西。——林文采

61、如何能让自己不焦虑?就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是统一。接纳当下的自己,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当下我能做的最好的。——林文采

62、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而又不敢表达,那就是你的自我价值不足。要做到身心合一的表达自己先要提升自我价值。——林文采

63、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有焦虑,担心推迟孩子和妈妈分离的时间,孩子就不能独立成为负责任的人。——林文采

64、如果你不愿意去哄你的妻子开心,总有一天会有另外一个人去哄她;如果你不愿意去满足你的丈夫的性需求,总会有一个人愿意与他有性关系——道德规条是很难阻止一个人去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的。——林文采

65、现在很多孩子,就像花盘里快要干枯的花,等到快要死了,才去浇水,然后就才活过来。心理营养不足的孩子,往往就会制造很多问题,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就像快要干枯的花朵一样。——林文采

66、父母没能给我们的,我们做自己的好父母,允许自己有时做得不好;经常嘉许自己做得好的,对自己宽容,也就有能力对别人宽容。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有能力做孩子的好父母。——林文采

67、父母都是劫富济贫的,家里最能干的孩子,总是关注比较少,给与最少的资源。不是不爱,而是更相信他,他们让父母总是比较放心。――林文采

68、婚姻关系里面没有对错,没有输赢,要赢两人一起赢,要输两人一起输。——林文采

69、一个人如果心理营养充足,就会有活力,生命力很强。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无缘无故肚子痛又查不出什么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孩子对你有情绪。——林文采

70、宝宝的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林文采

71、婚姻关系必须处理的三大差异:原生家庭差异、天生气质差异和性别差异。原生家庭差异带来很多生活习惯的差异和价值观的差异,例如,如何用钱、用时间、如何表达爱、如何处理冲突等。有时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对于对方来讲非常艰难,理解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林文采

72、担心的背后是一份不信任。——林文采

73、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种子,有足够的滋养,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展现各自的美丽。然而当父母给予孩子心理营养不够时,可能会出现:1、人际关系问题;2、自我概念问题;3、偏差行为,例如打架斗殴、自伤等行为。——林文采

74、父母可以给予0——16岁孩子的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2、父母看重、重视孩子的优势,尤其是父亲,3、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如信任孩子,保持情绪稳定,4、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5、父母给予孩子时间去寻求模范,学习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应对困难的方法和态度。——林文采

75、爱,要用对方能接收的方式来表达。——林文采

76、请接受今生不完美,请接收今生有遗憾。——林文采

77、萨提亚模式的信念之一,也是她最重要的信念之一,就是“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也是有可能的”。——林文采

78、关于感受:感受是生来就有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是谁!做我喜欢的,不做我讨厌的,这样我们就不会恨自己。——林文采

图片

79、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不需要你花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要看你是否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以及接纳孩子的特质,发现孩子的内在资源,愿意提供帮助但不拯救,相信错误是成长中要经历的。——林文采

80、禁止脚本是一个孩子在处于压力下又必须生存时内心的一种挣扎,其产生步骤是:1、渴望,2、从体验中发现,3、脚本产生。如:我需要父母的爱,但努力中发现无法让父母爱我,于是我产生一个禁令:我不需要和父母亲近!于是关闭,也同时关闭和他人的连接,慢慢就丧失了爱的能力。——林文采

81、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对他而言是熟悉而非舒适、正确的应对,尤其在压力之下。——林文采

82、婚姻要过三关。第一关是原生家庭关,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的不同。第二关是男女大不同,很多人在结婚前对异性一无所知,这种冲撞只有在婚姻关系中才会体现。第三关就是彼此不同的天生气质。而这些都需要一个成熟的人格去接纳彼此的不同。其实,夫妻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难处理的。——林文采

83、认识到自己也是有优点和缺点的,允许自己犯错误,接受这样的自己并不断努力完善自己。对自己如是,对孩子如是。——林文采

84、一个家庭里最能够给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两大条件:一是家庭中夫妻和谐;二是妈妈情绪的稳定性,而后者更为重要。——林文采

85、心理治疗,需要把重点放在健康及正向积极的部分,而非病理负面的部份。——林文采

86、幸福婚姻的必备条件是什么?1. 夫妻要有处理冲突的能力;2. 夫妻要能够建立起友情的关系: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然后一路走来,爱情变成了恩情或友情。只有建立起友情的关系,彼此才会觉得有安全感,能够继续下去。——林文采

87、父亲是孩子真正的保护神。用一致性语言教会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林文采

88、孩子都是没有错的,有错的话就是父母的错。确实看到太多的父母因为爱孩子最后变成了害孩子,太多的父母觉得自己是个教育专家,可悲!——林文采

89、讲重话或批评孩子时要同时与孩子连接(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如在说话之前握着孩子的手),否则孩子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也不会真正听话。我们的原则是:温和和坚持!我接纳孩子这个人,但不接纳孩子的错误行为。——林文采

90、有安全感的人就是,在别人倾诉时,不打断,不否定,不批评,不说教,不分析,你只需要静静的,感爱对方的感受,偶然点点头,点头不代表你肯定对方的想法,只是说明你在认真的听。因为,他需要只是倾诉,而不是,你教他应该怎样做!——林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