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前,我第一次认真的对待早就听说的心理营养,还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并实践一番。之所以说是第一次认真对待,那是因为三年前我就接触了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这本书,还差遣老公去听了一次线下读书会。那个时候的我焦虑的水深火热。书我还真就翻了几页,但很快就放下了,因为焦虑的我根本读不下去,也不觉得书写得怎样好。书在我家落灰近两年,趁着一次断舍离,把书卖给了多抓鱼。今年又鬼使神差地从多抓鱼买了一本回来,从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本书我早晚都要读的。没那么焦虑的我这一次竟然觉得如果所有育儿书只可以留下一本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留下这一本,因为我觉得把这一本书扎扎实实地读透用好就足够了。更离奇的是,我买来的这本二手书就是我两年前卖掉的那一本。看,兜兜转转,该来的总还会来!我并没有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些读到这本书,早些做改变,早些受益。反而我觉得那是因为以前不够痛,也还没痛到下决心改变的时候。谁痛苦,谁改变!林老师的语句并不华丽,却句句平实但扎心又有力量。里面的育儿案例,多少都能找到昔日我的影子:打过,骂过,推搡过,痛哭过,披头散发过……
我先从原生家庭的伤痛里走出来做和解,原谅体谅自己父母当年的局限。再和自己和解,承认自己的有限(生了孩子后一度抑郁焦虑),心疼自己的不容易(一人全职带娃),赞赏自己是足够好的妈妈,肯定自己即使我身不由己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学习做出改变,且越来越好。也可能是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学习,所以这次实践起来状态进入的相对快一些。育儿状态从“理论都知道,就是做不到”到“理论都知道,慢慢也可以做到”和“即使这次没完全做到,但能肯定自己已经做到的”,这有了质的转变。因为我做给自己的心理营养,让我更能接受自己的有限,更能对自己宽容。没有了那么多的焦虑,状态自然就影响到了孩子和老公的状态。老公对我的评价就是更能包容他爷俩了,孩子也觉得妈妈是最爱他的人。我自己越来越爱自己,越来越放过自己,还有了种含苞待放的感觉,极其美妙!
“排病期”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有些频繁的暴力倾向和迟来的两岁的叛逆,但我深信这只是他在试探我是否真心。所以,面对孩子的拳打脚踢,我更能冷静沉着来包容他接纳他耐心给他做正确示范,而不只是以往的以暴制暴。以暴制暴的“管教”绝对“有用”,因为一阵咆哮一顿揍就能让孩子“屈服”了,所以孩子表现出来的大都是很乖的样子。其实,不是孩子乖,只是他现在力量还不足够反抗,现在只是种下了颗叛逆的种子。从实践心理营养第十天开始,孩子开始变得像个“问题孩子”,有了暴力倾向,还耍赖皮,但同时我又能看到他身心舒展开来放松的样子,作为一个四岁男孩子应该有的调皮神态,他放了学跟小伙伴们撒欢的样子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作为他的妈妈一个曾经深受其他小朋友喜欢的幼儿老师那个时刻我心理极其的激动欢喜。我终于成了自己家孩子的安全妈妈!一开始给孩子做心理营养确实有些刻意做刻意练习的感觉,说出来的话也有些生硬,但随着练习,一切变得更自然更真心更发自肺腑。每次收到耀芳老师给的心理营养点评就多了一分坚持下去的力量。三十天,我体验到了心理营养带给自己带给孩子带给家庭的巨大影响:对孩子,少了控制,多了接纳;对自己,少了焦虑,多了觉察;对家人,少了疏离,多了感恩。谢谢我自己做出的正确选择和持续努力。今后会继续三个不做,只做一个,给自己,给孩子!感谢林老师和耀芳老师!感谢这由来已久又早已注定的缘分!
林文采博士亲自主讲的视频课,请点击下面二维码直接购买:
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育儿(音频)课》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