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学语文老师,觉得如果小学六年就读那么12本薄薄的语文书,太浪费孩子们的黄金记忆时间……或者,简单说,我觉得经典才是我们中国真正的语文,所以,我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见缝插针带孩子读经典。十多年前,陈琴先生的一场讲座打动了我——陈老师的课堂就是我想要的课堂,于是一路追随,践行。
2016年1月1日,我为了解决自己的愤怒情绪踏进《林文采亲子教育父母大讲堂》当时是邱静和剑飞——珠帘合璧,真是永远的震撼,脑洞大开——她的学生都那么厉害,她本人是如何了得?(还记得,这课程信息是我们班的一位家长沛仪女士告诉我的,真的要感谢她把我带进了林老师的课堂!)
于是,就找林老师的课来上,一上就一发不可收拾又是如此幸运,亲子课,L1,亲子导师课……当时为什么最终咬牙决定交学费?5800元上三天的课,当时的我不敢告诉家人,也不敢告诉身边的同事朋友——我担心他们都说我被洗脑,我疯了。
但是,我真的心意已决——林老师的东西太实用了,我要把她的东西传播给更多的家长。哈,当时的我还不会称其为“心理营养育儿法”。
不管我是否可以成为亲子导师,我一个人掏学费,至少有任教的孩子可以受益,至少有四五十个家庭受益吧——我开家长会就可以讲啊。
学习,最终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夫妻关系越来越好,儿子青春期不叛逆,当然,我也感觉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和践行素读经典一样,我践行心理营养育儿法,不仅给自己做心理营养,给儿子做心理营养,也尽力给学生做心理营养。
把心理营养和情绪管理则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当然,因为是班主任,还是有不少时间可以利用。
我现在带的班,是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得出一个结论:被父母“严管”的孩子,中低年级成绩会不错,但是,到了高年级(五六年级)偏差行为就会越来越多,或者说,偏差行为更频繁。
如,原来表现很好,纪律好、学习好的孩子,在某些课会特别多话讲——身体积压了太多情绪垃圾,要通过讲来舒放?也或者,他们太需要被“看见”,需要证明“我可以说不”?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班,有3个被严管的孩子,在校表现都不错的,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书写也是比较工整漂亮的,但是,到了六年级,出现“涂画”现象:写字,有些字,明明没有错,但是,划掉,重新再写。老师告诉他们不要这样,没有用。
这,让我想起我们班另一个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是很高很高的,学琴,打球等等,都一定要孩子超越同龄人,这孩子不太说话,朋友不多,每次期末大考成绩是不错的,都是前几名,二年级就出现做作业不断出现“涂画”现象。因为这孩子本来书写不是太漂亮的那种,所以当时就没太在意。后来,到了六年级,发现又有孩子出现这种没错却要涂改的情况。
这些孩子,是不是太焦虑?
我当然运用我自己的能力,和学生的家长谈,但效果似乎不大。有个孩子是被奶奶严管,妈妈没什么力量。想家长不焦虑,很难。另外,“涂画几个字”,根本不是大问题,家长会不会觉得我小题大做?
最后的策略:作为老师的我,尽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做心理营养,也想办法帮学生舒放情绪垃圾,画情绪小人,滚人肉垫等等。
有一些家长,很认同心理营养育儿法,孩子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上学期的一次家长会,有六对夫妻一起开开家长会。前几天,有位妈妈专门打电话表达我的家长会(其实是林老师的心理营养育儿法)对他们家的改变,夫妻关系越来越好,女儿成绩越来越好,儿子(我的学生)因为有特长也提前被很好的学校录取。
不管孩子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父母不那么焦虑,会给孩子做心理营养,孩子会有朝气,会“绽放”。
我们班,真的就是有这样的孩子。成绩并不是最好的,成绩就在中间位置,但是,整个人散发着幸福的能量,每个老师都喜欢,甚至隔班不教她们的老师都会认得她们,喜欢她们。注意,并不一定活泼张扬的的孩子就是绽放,有些孩子,不太张扬,但是,专心致志学习,那种外柔内刚的生命力……没法用语言形容,真切感受到有些孩子生命是绽放的。
常常感慨:如果心理营养理念能成为最基本的常识,中国的孩子、家庭都会幸福很多很多吧。
林文采博士亲自主讲的视频课,请点击下面二维码直接购买:
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育儿(音频)课》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