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 月 19 至 23 日,我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林文采萨提亚模式训练专业证书课程L1 一阶段的学习。课程结束回到生活中,心中常常被淡淡的喜悦包围,像山风吹过百合,像甘露渗入心田。
戴着耳机重温在小组做家庭雕塑带冥想时名为《明天,你好》的音乐,泪水再次涌起,感恩并感动于在这五天里,一次次的看见、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接纳、一次次的放下,我看到了祖辈的爱、父母的爱、先生的爱、孩子的爱,所有的爱,像绵绵不断的流水,一点一滴汇聚成江河大海,海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弥漫全身……
借助林文采老师所点亮的心灯,我穿过人潮人海,穿越黑暗迷雾,一边流泪一边摸索前行,终于来到了这里,真实清晰地看见了犹如海上日出一般明亮温暖的爱,久别重逢啊,原来,爱一直都在!
在第一天的学习中,林老师首先介绍了被誉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的萨提亚女士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概况。家庭治疗的核心是关系治疗,关系治疗主要是处理案主家庭中的三角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父母间的关系)。咨询师通过教导和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做一致性沟通,从而改善彼此的关系。此外,林老师在关系治疗中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就是教导父母“三个不做,只做心理营养”(三个不做:不伤自尊、不羞辱、不焦虑)。心理营养的理念
随后林老师结合案例讲解了萨提亚家庭治疗理念以及如何画原生家庭图。最后助教在小组里为组员做个案。在画原生家庭图时,我看到了过往自己一直假装看不到,其实是故意不去看的部分。在小组分享时,我再次觉察到自己对于无法让妈妈开心是如此难过和自责,助教老师很有信心地说“林老师可能会为你送大礼哦”,带着一丝丝无奈和惆怅,我继续在课程中寻找。
在林老师讲解原生家庭图时,我了解到父母关系主要会影响孩子三个方面:亲密感、责任感、安全感。我如梦初醒一般地看到了自己为何跟父母、先生都爱而不亲;为何会因责任感而变成拯救者,小时候在原生家庭用听话懂事勤奋好学来拯救父母,组建新生家庭后就对老公孩子恨铁不成钢;为何会没有安全感,常常想控制别人,想要先生和孩子听我的,也常常对自我有诸多怀疑,一边自卑一边坚强。
在小组个案中,案主想要处理和父亲关系的问题(挑战权威的议题)。助教带案主看到其如此渴望父亲的肯定和认可,同时,父亲也如此渴望得到她的肯定和认可,父女两人的渴望和匮乏如出一辙。然而父亲自己没有的,也给不了女儿,父亲不是不爱,是父亲也有限啊。
和案主一起流泪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怜惜,那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单、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个中滋味,独自咀嚼,实在太难。同时,父女二人又都如此重视对方,彼此间有着深沉的爱。看到这些,我心中仿佛响起张学友的歌声——“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这歌声就像爱啊,永恒存在,清澈透明、高亢开阔、拔动心弦。
在第二天的学习中,林老师解读了原生家庭图中的形容词,以及做了三个个案。在第一个个案中,案主想要处理恐惧和无缘无故的自卑、讨好。林老师运用了家庭雕塑的工具,让案主一步步看到了原生家庭中父亲的指责、母亲的讨好,哥哥和父亲的对抗,以及案主的讨好、压抑、害怕,雕塑中,扮演案主小时候的人紧紧地捂住嘴巴,不敢说不敢问示常有莫名的焦虑、不安、自卑、不轻松,希望探索到底怎么了。林老师带案主看到,妈妈的情绪不稳定、不快乐,给案主所带来的不安、害怕、焦虑,而案主在很小的时候已给妈妈带来很多安慰、爱和希望,她挽救了妈妈的生命 N 次,同时这也推动了案主的努力上进。林老师引导案主找出自己和妈妈的三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然后通过
雕塑,让案主分别向妈妈和女儿表达,也让妈妈向女儿表达。最后案主勇敢地向妈妈表达:“妈妈我相信,你希望我活得快乐,比你好。”听到案主能这样告诉妈妈,我长舒一口气,妈妈是多么希望孩子活得快乐啊。
这个个案给我的觉察:一是孩子也是尽其所能地爱着父母,这已经足够了,每个人都只负责自己的幸福快乐就好了,我不需要做拯救者,也不需要别人拯救我,正如林老师所讲:人人自爱,人人自重,人人自在,人人自由。二是人们因相同而有所连接,因相异而有所成长,案主和妈妈既有相同,都是勤劳、敏感、善良的人,同时两人又有不同,案主因为这些不同而比妈妈做得更好、过得更好,这真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发现。
关于一致性沟通,通过练习,大家的共同感受是不一致的沟通方式好累啊,问题解决不了,关系也被破坏,真是得不偿失。感受完不一致的沟通方式,林老师带大家做关于接纳的冥想。我看到了去年我第一次走进林老师线下课的课堂时,给我最初的看见、接纳和爱的助教王红老师,很幸运的是她恰巧就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邀请她和我一起参加冥想练习,王红老师再次接纳了我,马上答应了,她时刻带着慈爱的微笑,好治愈啊。
跟随林老师的冥想引导词,我一开始以为我想要接纳的人是自己,然后我看到了妈妈。在缓缓流淌的音乐声和林老师清澈坚定的声音中,我仿佛看到妈妈穿着我新买给她的绣花深红色上衣,在家中明亮的客厅里站着,一脸疑惑地看
着我,我对她说:妈妈,我看到了你的付出和辛劳、你的愤怒和委屈、你的害怕、隐忍和不甘,你的善良和坚持,你的顽强和力量,妈妈,我看到了你的爱和恨,谢谢你如此爱我,妈妈,我很心疼你,我很爱你,我会幸福快乐地生活,因为,这就是我对你最大的爱。我向妈妈伸出手,妈妈也伸出手牵着我,妈妈的手温暖柔软,她慈爱又欣慰地对我微笑轻轻点点头,泪水浸润了我的脸,就像温泉浸泡着我。这天我给妈妈发了一条信息说,“亲爱的妈妈,我
爱您,辛苦了”,妈妈一直没有回复,但是我依然好高兴,相信妈妈已经妥妥地收到了我的爱。
在第四天的学习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一致性沟通模式,林老师示范了如何做一致性沟通,三人小组进行了练习。我最大的感受是:人不对,说啥都不对。带着目的和期待去进行沟通,不行。带着情绪去沟通,也不行。要做到带着爱和接纳去沟通,在沟通前就要自己先做功课,看清楚自己和对方的冰山。
这天的学习中,林老师讲解了家庭治疗界经典的两个原生家庭图以及最初三角关系家庭治疗基本步骤。助教和学员分别在小组里面为组员做三角关系家庭治疗。我带着对自己的好奇,主动争取再加上好运气,获得了由助教赵红梅老师帮我做个案的机会。林老师说,雕塑是家庭治疗中最容易带进感受的工具。不试不知道,当我身为案主在雕塑中摆出了新生家庭中的应对姿态时,马上感受纷纷涌现,以往头脑中千百次的知道,不如这一次切身的体验。
我看到了自己的指责对夫妻关系的伤害;看到了先生对我的包容和付出,他如此渴望我的看见;我也看到了大儿子为何逃离,最意外的是听到他说他是爱着父母的,我以为他的打岔和疏远是他不爱我们了,原来逃离只是他多次拯救父母关系无效之后自救的方式;我也听到了乖巧的小儿子说他最希望妈妈可以开心快乐。
在家庭雕塑中,我深深地看到我如何以一己之力对家庭关系造成了伤害。痛定思痛,这次清晰地看到了真相,促使了我真正的转变。我终于看到了先生的好,回到家中,也终于可以真心向他表达我的感谢、欣赏、崇拜,就像当年刚认识时那样,爱他如初。
在第五天的学习中,林老师带我们进行了父母童年幻游的冥想。当我化身为蝴蝶,飞过高山飞过流水飞到了爸爸小时候的家,我看到爸爸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他刚刚捕完鱼回到家,今天的收获很不错,家里人今天可以吃上一顿好的,小男孩好高兴。我又飞去妈妈的家,看到小女孩在小房子里忙前忙后收拾,她那么勤劳善良,做事利索。啊,小男孩小女孩家里都有一堆孩子,爸爸妈妈都忙于生计,小男孩小女孩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要帮忙照顾弟妹,他们的委屈,都没有人知道,他们害怕时,也没有人来抱抱,他们受伤了,也没有人帮他们处理伤口,轻轻问一句“疼么?”……但是小男孩很机灵很聪明,他会去找小伙伴一起玩,那时他很快乐。小女孩很好学很能干,学习让她快乐。虽然辛苦,虽然事多,但能帮父母分担一点,他们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因为他们是如此爱自己的父母啊。小男孩小女孩那么努视他、肯定他啊。他们一直活得好好的,有一天,他们就会成为我最爱的爸爸妈妈。
当天下午两个半小时的大个案,震撼,很震撼,十分震撼。林老师对人性洞察深入、对技术运用自如,在她的引领下,案主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乃至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撕心裂肺的痛,温暖真挚的爱,如细细密密的线交织成网,编织成案主的人生。林老师稳稳地带领案主走过千山万水,穿越幽深黑暗,修复了案主一个又一个的创伤,在每个最暗时刻,林老师都能带领案主找到那束明亮温暖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的光。
在个案中,我深深看到一个妈妈如何影响家族命运,看到了孩子早年与父母分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看到了对于被抛弃的那份恐惧可以如此的深,看到了每次去爱都受伤害时人们如何屏蔽感受来保护自己,看到了即使至亲离开人世但是爱一直都在,看到了每个痛苦的背面都有资源,黑暗里面都有光明,无比真实地看到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此幸运,如此幸福。
有首不知作者和出处的诗歌名为《醒来》,说到:
如果爱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痛苦唤醒你
如果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痛苦唤醒你
如果更大的痛苦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失去唤醒你
如果失去不能唤醒你
那么生命就用更大的失去唤醒你
包括生命本身
生命会用生命的方式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用无止境的发生来唤醒你
生命会用生命的体验
在无尽的生死和轮回里
不停息的来唤醒你
直到你醒来
回首走过的路,此刻重读此诗,感概万千。谢谢林文采博士,谢谢自己,谢谢我成长路上的所有人。特别感谢陈静姐姐、王红老师、红梅老师、友英老师、茗雁老师、李虹老师、抒云老师、夕云老师给我恰到好处的支持和无私的爱。
大梦方觉,拨云见日,人间值得,醒来的感觉真好!
洁萍
2022 年 1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