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之路漫长,但值得最认真的走
我本不是专业从事心理学的人员,但敏感的天性,对人的洞察,对自己的觉省,使得我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希望有机会进行学习。
五天的课程满满,林老师的讲解精彩纷呈,每一天,我对萨提亚治疗模式的理解更深,对自我的探索也进入更深处。
原生家庭图
原生家庭图是一个非常直观和好用的工具,也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对原生家庭有个更加全景和直观的认识。在第一天的原生家庭图练习和交流中,我看到了各型各色的家庭关系,不同的关系交织,不同的需求回响。
我看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是一个紧密的有爱的家庭,看到爱指责的母亲和打岔的父亲,看到兄弟姐妹中的竞争和亲密,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和保护,看到了母亲的焦虑和局限,看到了那个敏感而倔强的自己。尤其是当听到林老师分析个案的时候提到“拯救者”一词,我一下子汗毛就竖起来,我看到自己似乎特别的愿意帮助别人,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却说不清楚。
晚上回家,我让儿子画了一张他心目中的家庭图,看到他画的深深的清晰的连接线,看到他自己评价自己“开心、乐观、可爱、孝顺、有责任感、智慧”的时候,我放下心来,孩子被保护的很好。欣慰。
防卫模式
今天学到了四种防卫模式,我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4种都是可能使用的,只不过某一种会更加dominant,在特定的情境下,我们可能选择不同模式来应对。
我发现当大家讨论到防卫模式的时候,很容易对自己的固有模式产生批判,可是我感到这些防卫模式未必是不好的,因为,在我们那么小的时候,当我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在面对恐惧的时候,这些防卫模式变成了我们的“壳”,它保护了我们长大……保护了那个小小的懵懂的自己。只不过我现在长大了,更有力量,需要破壳而出了。
单纯认识四种模式可能并不足够,学习也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思想负担或自我批判,刚学的一刹那,自我批判很容易袭来,但是转而我认识到学习是为了“看见”。
所以,真正的觉察到壳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当我觉察到的那一刻,壳仿佛消失了……
一致性沟通
一直感觉自己在工作中沟通能力挺强的,但是通过小组的练习,才发现真正做到一致性沟通是很难的。技术层面固然需要训练,但更需要的,是清晰的自我觉察,是放下抵触、放下期待、放下改变别人的欲望。
小组练习时,当我看到一个伙伴丰富的情绪堵住了表达,当我看到另一个伙伴清晰的表达却压抑了情绪,当我看到自己似乎总是想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代替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伙伴的身上,自己的身上,每个人身上,像是一面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不同侧面。
雕塑
家庭雕塑练习的时候,我自己报名做了案主。虽然家庭关系中的实际的情况是多样的,场景是不断变化的,不同防卫模式可能会切换,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只能快速的选了一个。我挑选了一个本组自己分享比较容易指责的伙伴扮演我老公,挑了组内唯一的男孩扮演我儿子,虽然姿势的摆放还可以更加强势一些,但仍然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冲突中的状态,也对我很有启发。
当我以超理智的姿势保护自己应对指责,我忽然看懂了自己,小时候被封存的记忆鲜活起来,原来我的身体反应已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动化”,当面对“指责”,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解读为“威胁”,进而进入“备战”模式。
当进入觉察,我看到了自己把原生家庭中,自己把小时候对待强势母亲的方式带进了婚姻,不,准确的说,带进了我的生命。从很小的时候,可能两三岁起,这个模式就进入了我的生活,像是一副盔甲,帮我抵挡住小时候不理解的风雨,最后与我融为一体……
当雕塑中扮演老公的伙伴对我说,“指责“我只是为了靠近我,获得我的”关注“,当她说看到我抱紧的双臂说希望你别”端着",不要拒我于千里之外,我忽然觉得,似乎我肩上隐形的盔甲变得有形起来,被我看见,它真的好重。
当天课程结束回到家的路上,胸口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我告诉我的助教大白,她对我说回去之后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如果需要的话明天可以随时找她(感谢她默默的守护着我们)。
回到家,我对儿子说,妈妈感觉很累了,妈妈总是想要保护你,像是要保护小时候的自己,现在你长大了,妈妈要学会对你有更多的信任,要把照顾自己的责任还给你。儿子抱着我说,妈妈我很勇敢,有能力照顾自己,所以你不要那么累了……那一刻,我泪崩。
老公回来,我对他说,家是三个人共同的家,从此你和儿子的沟通我再也不会插手,我相信你们自己可以找到沟通的方式。老公说,“我们一直都挺好的,其实只要你不'捣乱'、不'炸毛‘,我们啥事没有”……好吧,这一刻我笑中带泪。
后续
五天的收获很大,脑子满满的,我知道自己还需要时间消化。
课后的第一天,我感觉到了肩膀的酸痛,却是无比的轻松,那种感觉,仿佛是“放下了全世界”。多年来,哥哥说我扛起了一个家,妹妹说我扛起了全世界,儿子说我像是张开了很大的翅膀帮他遮挡所有风雨……原来,这是真的。
同时,我还感觉到了头痛,因为之前一直处在警觉模式或者备战模式,所以思想常常是高度紧张,大脑的警惕和对抗消耗了太多能量,所以感觉格外的疲累。一下子放松下来,感觉大脑连带着太阳穴、眉毛、面部肌肉都微微酸痛,但是也说不出的轻松。
刚好儿子的班主任把孩子的成绩单发过来,这一个学期,儿子从年级70名到了前10名,部分科目进步超级大,三口人都很开心。儿子因为已经吃过东西,所以晚餐的餐桌上,老公就喊儿子如果能吃就再来吃一点,儿子蹦蹦跳跳的过来,老公说“你不要乐极生悲”。儿子一下子生气了,也大声起来:“什么叫乐极生悲!我根本也没乐!你干嘛这么说?!”老公也高声“别跟我这么大声说话!”儿子控制住声音说:“我根本没有乐,你干嘛要说我乐极生悲?!”然后扭头回了房间。
我控制住了自己,没说话。
从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久远的过去,看到了老公因为经历过动乱年代以及他父亲对自己的权威式打压式教养下的固有模式,我看到了儿子重复着我面对指责、揭竿而起的应对状态。
饭后,老公到儿子房间摸了摸儿子的头。我陪儿子出去散步,告诉他我感觉他很勇敢也很冷静。回到家,儿子洗了草莓,分成了三份,一份给我吃,一份给自己,一份端给了爸爸。
我知道发现之旅、认识自己之旅漫长,一切可能才刚开始。
成长的路上总会有波折,我告诉自己,也告诉他们:别急,慢慢来……
体会
认识自我就好像画油画一样,从远到近、从虚到实、从模糊到清晰,每一天,越来越深层的自己被看见。
助人似乎更易,助己才是最难。林老师说咨询师就是来访者的天花板,咨询师不能够引领来访者到达自己未曾去过的地方。诚不我欺。
当我看到父辈的局限,看到了他们成长中的不易和悲伤,还有父辈的父辈,父辈的父辈的父辈。所有的过往塑造了今天的我们,当清晰看见的那一刻,慈悲从我心中升起。那些我的悲伤,我父母的悲伤,我父母的父母的悲伤,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冲击着每个身不由己的人。我看着那个洪流,它仿佛离我越来越远。
从我开始,我要成为terminator,力量充盈着我的胸腔,是的,跳出这洪流。
――level 1学员郭霞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