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分不清对孩子的“接纳”和“溺爱”,老公还说我是“慈母多败儿”,我该怎么做? 答 “接纳”和“溺爱”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弹性的规则”。接纳是有底线但弹性处理,溺爱则是无底线纵容。比如孩子玩游戏到了约定时间还不想停,强硬打压说“必须马上关”是不对的,无底线说“再玩一小时”也不行,你可以跟他约定“再玩10分钟,到点咱们就停”,这就是弹性,既守住了规则,也照顾了孩子的感受。你老公那种“打骂打压”的方式同样极端,孩子小的时候怕,长大了只会叛逆。 还有一个教养的底层逻辑必须记住:先做好孩子的心理营养。如果孩子缺爱、缺安全感、缺价值感,就算你学再多“正确的教养方法”,也像往贫瘠的土地上撒种子,根本长不出东西。要是现在还分不清概念,先去查资料补基础认知,再在生活里慢慢练。 (摘自林文采老师课程现场答学员问,经编辑) 问 我做咨询师时总担心“做不好怎么办”,没法专注,该怎么调整? 答 做咨询师最忌讳“杂念太多”,你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能不能做好、该用什么方法,反而会听不到案主真正的声音。有句很重要的话要记住:做个案时要回归小孩子的样式。小孩子是什么状态?只有当下,没有那么多“我担心”“我要怎样”的杂念,能纯粹地感受眼前的人和事。 你要做的就是“把心沉下来”,清空自己的情绪、想法和期待——别想“我要救他”,别怕“我做不好”,就专注地坐在案主对面,听他说、感受他的情绪。你越单纯、越专注,越能听到案主没说出口的话,等你真正听懂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带他,根本不用提前想“方法”。 (摘自林文采老师课程现场答学员问,经编辑)
林老师说,几乎所有父母都想控制孩子,只是程度不同,有的用“我为你牺牲”软控制,有的用“你什么都做不好”否定你,方法多样,但本质都一样。
所以你该想的不是“怎么让妈妈不控制我”,而是“我不愿被控制,能做什么”。别人要不要控制你是别人的事,你要不要被控制是你的事。
1.听到你说过去爸爸很糟糕,可以具体说说吗?
小组个案练习:治疗目标是什么?案主的冰山是什么?咨询师打算做什么?怎么设计历程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