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阳光穿过窗帘,叫醒了一夜好眠的我,感受到光的生命力,充盈着此刻的我,也是课程带给我的冲破黑暗,暖暖的,饱满的力量。 生命迷茫,智者领路,本阶课程最后一天,学员们踊跃提问,求解人生困惑。 1 我该怎么帮助我的姐姐? 林老师:你快乐吗?(多么振聋发聩的问句) 如果你是快乐的,幸福的,会传递给身边的人,也会吸引亲人、朋友向你取经。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苦,我们不做“拯救者”,我们只过好自己的人生。 2 焦虑 问一:容貌焦虑怎么办? 林老师:接受它,这也没办法不接受,现实、事实就会让我们接受。 “年老的母亲面对女儿A:很孝顺,很担心她,事事处处像对待小孩子一样都给她安排好;女儿B:不焦虑不担心,相信母亲尽管年纪大,依然可以自己做选择,有需要会求助。她会喜欢跟哪个女儿沟通、相处,外出游玩?答案是女儿B。妈妈可以很自然的将自己的焦虑说给女儿B听,而不必担心女儿内疚,焦虑。她可以外出时自己做选择,很自在的玩而不必受限制。。” 林老师通过这个例子引发我们思考,焦虑对我们自己,对关系有什么影响? 也倡导:对自己,对关系,给予更多尊重和信任,更自在地活。 问二:很焦虑怎么办? 林老师:焦虑往往是两个我(理想我和现实我)距离很远造成的。 我们能做的首先是提高能力。焦虑常常给我们足够的动力去提升自己,所以焦虑者能力很可能是足够的,那么我们要做的是:降低理想我。 3 亲密关系 问:我无法建立很深的亲密关系,关系一直都在消耗着我,我该怎么办? 林老师:亲密关系里,不管是太过纠缠、黏人,还是太过疏离,都跟自身安全感不够相关。这需要我们提升安全感,如何做,在前面课程中有涉及,可以去复习。 4 总是看不上老公,总觉得他不好,怎么办? 林老师:我们的期待永无止境。其实我们每个人,特别是中国人都很在意家庭,家中的每个人都尽自己能力为家去努力的,这需要被看见。 所以,换一副眼镜吧,关注你拥有的,关注已经做到的部分。 5 惊恐 问:害怕坐飞机、害怕开车上高速。。。我怎么了,该怎么办? 林老师:曾经经历过不能把控自己的时刻,自己的生命不在自己掌握中,就会引发惊恐,这也是惊恐发作的病因。 可以找咨询师做个案,去找到那个时刻,也许是被领养、被送走等等,无法掌握自己生命的时刻,处理它。 1 关系线 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a亲密关系(纠缠or疏离) b责任感 所有的孩子天然要去拯救父母婚姻。这必然是无法做到的,孩子会感到自己无用、不够好,这份没有做好的内疚容易让孩子成长为“拯救者”。 当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父母的责任,什么是我的责任时,容易成长为“太负责”或者“太不负责”。 c安全感 孩子难以理解父母关系中的争吵与和好,会误认为他们关系糟糕,很没有安全感。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a父子(女)关系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形象、自我价值。 b母子(女)关系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不管人格多么的健康都无法不吸收妈妈的焦虑。 兄弟姐妹关系的影响 在兄弟姐妹对父母的爱的竞争中,如果是输家,非常痛苦,自我价值感会比较低。 父母总是偏心的,并非不爱哪个孩子,只是总有多少之分,孩子能够很敏锐的感觉出来。 面对输家,我们不告诉他妈妈不偏心,妈妈的偏心是真的,妈妈爱你也是真的,甚至爱你比爱自己更多。 爱不会因为给一个人就变少。 2 形容词 每一个简单的形容词背后都有故事,都有对案主的影响。 形容词里藏着价值观 3 年龄 年龄中隐藏着巨量信息。 几岁结婚的?迟婚可能有一些原因。 父母年龄差距几多? 兄弟姐妹年龄差距对案主有什么影响? 去世的年龄,有什么影响? 4 职业 职业中隐藏着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功能的信息。 工作对男人有更重要的影响。 关系可能会影响到案主什么? 该问案主什么问题去澄清? 形容词背后有什么潜在的涵义?该如何发问? 关注矛盾的形容词 年龄中藏着什么秘密?问什么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死亡要关注什么,怎么问? 职业。。。。 林老师带我们看之前画好的家庭图,从平面到立体,从外部到内在,小小的图,却让我们感觉身处在活生生的家庭中,争吵、关系破裂的压力、爸爸的孤独、孩子的混乱不知所措、妈妈的无奈扑面而来。。 在此之前从来没想到,一张平面图,能够探索挖掘出家的各个层面。文字匮乏,也因为保密的原则,无法在此展示给大家,特别遗憾。 来上课吧,看到自家缩影的学员对亲人有更多的看见和懂得,咨询师们也能学到该如何通过家庭图去探索去询问案主。 大家进入大组,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家庭图。 1 对爸爸的新认识 学员:今天看我的家庭图突然发现我和妈妈还有弟弟的关系很紧密,三角形是那么的稳固,而我的爸爸在旁边特别的孤单。我想到妈妈的抱怨、指责,想到林老师说,不管孩子人格多么好,都难以不受妈妈焦虑的影响,不由的思考,印象里爸爸的不顾家、情商低、不管孩子。。。到底是我的感觉,还是因为妈妈影响而感觉到的妈妈的感觉? 记忆里爸爸确实因为工作常出差,但是爸爸回家会带一袋子的西瓜给我们吃;爸爸还曾经骑摩托车带我和弟弟去外面吃烧烤;好像还因为我早恋劈头盖脸的批评我。。。 所以爸爸到底是什么样的?未来,我需要重新认识他。 2 懂得妈妈 学员:我的妈妈很夸张,她会为了拉妹妹认同她而说我的坏话,挑拨我和妹妹的关系,哪个妈妈会这样做?我一直是怨她的。但是今天在家庭图里我看到她的控制,我明白控制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她很需要拉一个人来认同自己,跟自己站一边,所以她拉着妹妹,也因为妹妹愿意跟她站一边,她和妹妹关系更紧密。 多了这些对她的理解,我不能说我安全放下,感觉轻松一些了。 如果在婚姻里,夫妻关系不好,常把离婚挂在嘴边,并暗中破坏对方形象,竞争孩子的爱与支持。这样的婚姻容易导致后代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并非是遗传而来,却是家族性的,与家族模式传递有关。 以上所说的夫妻,他们的第二代很可能能力强悍,有不错的成就,却有情绪问题。而第三代,最容易受影响,有很大可能患精神疾病,这就是需要我们第二代,结婚后,努力学习成长,做家族不良模式的终结者。 案例和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以上观点,每个家族也都有自己的不良模式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家族的第二代,身负学习成长做终结者的责任。 虽然我们出生认识父母就是他们成年人的时刻,他们就扮演着父母的角色,但他们也是人,也经历跟我一样从婴儿到少年到青年再到成年的历程。我们要学习用全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爸爸妈妈。 父母童年幻游带我们看父母的历程。 林老师的声音有一种魔力,带我们飞过大海,飞越高山,回到过去。我们与儿时的爸爸妈妈相遇,看到他们童年的家,看到他们曾有过的梦想、渴望和期待,对他们诉说我们的爱和祝福,并相约好好爱自己,未来相聚! 大组里分享这几天饕餮盛宴的收获和感悟。 下课后,内心依然沉浸在体验中,感谢学员的分享(爸爸篇): 1 我的爸爸是一个特别传统的男人,很少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次冥想体验中,脑海里浮出来的影子都是爸爸沉着脸的样子。 爸爸的原生家庭也很特殊,爷爷过去曾经娶过三个老婆。而我的奶奶,是爷爷的第三任。奶奶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但生下来不久,就因为日本731部队投放了鼠疫,全家人都不幸离开了。成为了孤儿,没有读过书。后面遇到了爷爷,她觉得爷爷有知识,有文化,宁愿嫁给爷爷做一个续弦的三房,也不愿意嫁一个目不识字的白丁。由于家里小孩很多(包括爷爷二房生的两个儿子)日子过得很困难。 我小时候爸爸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关于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日子很穷,家里喝的粥,稀的米粒可以在汤水里自由泳。几乎是每天吃都不饱。所以长大后我突然能理解,爸爸小时候生存环境的艰难,物质的匮乏,让他严重缺乏安全感。 爸爸对我的教育方式就是高要求低回应的模式。因此,即便是我知道他爱我,但是我依然会很怕他,跟他始终没有办法太亲近,别人家的女儿都可以跟爸爸撒娇,我很羡慕,但是我从未有过。 当我跟别的同学发生冲突时,爸爸永远会指责我,他认为只要我的成绩足够好,就不会有人欺负我了。如果我被欺负,那就是我的问题。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自卑,敏感,懦弱的小孩。 这一次的个案,让我变换了一些视角,还是会发现,其实一直以来啊,爸爸只是用我不太接受的方式在默默的爱着我。他在用他的方式爱我,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知范围内,做到最好了。碍于他的认知局限,难免会对我造成伤害,但那并不是他的本意。 其次是,我会发现我的爸爸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一个好爸爸,去爱自己的孩子。因为他小时候也没有在爷爷那里得到真正的父爱(爷爷经常不在家),没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学会去爱自己,爱别人。很多时候他也不懂应该怎样爱自己。我唯一需要知道的是,爸爸给我的爱,远胜于他自己。这就足够了。 第三点是,爸爸是家庭中代表权威和影响力的角色。(通常在职场中害怕领导者,权威者的人往往来源于跟父亲的关系不够亲密。)但是权威的背后也是一种孤独,渴望他人靠近的状态,权威者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好期待。我看到了他孤独、脆弱渴望爱的另一面。 第四点是,爸爸的内在力量是不够的,相较而言,我才是那个内在能量更高的一方。所以我也应该是主动靠近对方的那一个,用我的高能量去感染他,点亮他内心中黑暗的部分,成为照耀他的光。 人不会愿意改变,除非他感受到爱。我要把我的勇敢带进生活中,主动靠近爱的人。用自己的光束照亮周围的人。 ——水滴 2 爱一直都在 音乐响起,就感到体内涌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慢慢地就泪流满面了,心想我这是怎么了?我其实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难道只是“父母童年幻游”这几个字触动了我? 一个不太破的老房子里,一个聪慧的男孩坐在门槛上专注地做着弹弓,爱玩是他的天性。男孩要上学了,他学习很轻松,上课织麻雀网也不影响学习,调皮是他的本性。家里成分不好,没有机会继续学习了。我看到了他心中的渴望、向往,也看到了他心中的失望、无奈、无助。我多想去拉拉他的手,听听他的诉说。可他还是扛起锄头到生产队挣分,养这一大家子是他的责任,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 我泪崩了,我看到了父亲的艰辛和不易,只感觉腹部起伏,憋得胸闷心疼,终于泣不成声。有人递给我面巾纸,我攥着纸试图擦干眼泪,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流。为什么在这个冥想里我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后来白老师告诉我这就是我和父亲的链接,我恍然大悟。(父亲的部分反应非常强烈,母亲的部分就非常平静。) 从小到大,我连父亲的手都没有牵过,更别说表达爱了,记忆中父亲连我的头都没有摸过。曾一度觉得自己真可怜,虽然从小到大,父亲一直都在身边,但就是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父亲疼爱的孩子。(这只是我的感觉,事实呢?)这五天浸泡在林老师的课堂上,我时不时地叩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 童年的记忆片段不断地浮现在脑海里。 小学在邻村上,离家大约三四里路,一天中午回家吃饭,半路下起了小雨,一群小学生都撒了丫子往家跑,我也挤在人群里疯跑,还没跑出邻村,就看到父亲迎面跑来,不记得父亲说了什么,或许什么都没有说,只记得父亲塞给我一个布包,我接过来还热乎乎的,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天中午吃的是小白菜包子。(后来知道是母亲让父亲来送的,想想那也很好)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感受到这也是父爱,虽然浅浅的,淡淡的,但那从包子里冒出来的热气,都带着一丝一丝的父爱,只因这个父爱过于含蓄,过于深沉。 初中时,眼睛越来越近视,终于看不到黑板,看到同学在市里医院配的眼镜特别漂亮,听说医生都给每个眼验了度数,心理也羡慕得很。这一天,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镇上眼镜店,记得清清楚楚眼镜店特别简陋,也不验度数,只是试戴。因为对同学的羡慕,心理也有了小小的虚荣和渴望,也想拥有那样的眼镜,但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是不允许的,于是所有都试遍了,都说不合适。父亲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去了另一个镇,依然一一试,我也不说自己要什么样的,结果都以不合适告终。不记得跑了几个镇,只记得最后空手回家。但奇怪的是,我自始至终未曾听到父亲的一句指责,或一句抱怨,也未曾看到父亲一丁点不耐烦的脸色。那时候的我依然没有感受到这也是父爱。如今细细回味,这不正是老师所讲的无条件接纳吗?面对这样一个什么都不说的孩子,父亲判断不出孩子的真实想法,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时候,默默地陪她就是当下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了。现在我理解也接纳了父亲的沟通能力有限,然而写到这里,我能感受到这个深沉而含蓄的父爱了。 记忆里这样的片段很多...... 其实,爱一直都在,只是小时候感受爱的能力有限,所以也接纳自己小时候的有限,也感谢当下的自己,爱学习,有觉察,有体悟,使得感受爱的能力在提升。 学习,感悟,提升。感谢林老师的课程,感谢这个大冥想;享受林老师的课堂,享受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受萨提亚的魅力,感受原生家庭图,感受原生家庭中的关系。 学习是令人满足的,学习是可以让生活越来越好的。 ——俊采星驰 3 【我是有爸爸爱的女儿】 lv1专业课复训 原生家庭图,三年画了好几次,每次都不同。伙伴很惊讶,她觉得不变化才是正常的,我也尊重她可以这样。带着讨论回家继续想……是什么让我一次一次对18岁之前的感觉发生了变化呢…… 第二天早晨骑电动车来上课,微风吹过脸颊,喜悦,平静。我特别喜欢一边骑着电动车,一边唱歌,感觉很像小的时候站在爸爸的拖拉机后边唱歌…… “为你打开时间的锁 让爱自由 不被它束缚 是哭过 也挣扎过 心让痛碾过 过去 现在 轻轻重叠 请原谅甜甜的眼泪” 一边唱,一边流泪,哭一会儿,唱一会儿,再哭,再唱……一丝一丝的爱~不断的涌上来……原来我一直是有爸爸这么多爱的女儿 想到今年回家给爸爸过生日,好奇他当年开拖拉机拉砖怎么会带着我?我怎么没在家和小伙伴玩? 爸爸说:奶奶(地主家的女儿小脚)看你是放在一个类似于“筐”里,空间小,我出去拉砖就带着你了……他说的很随意,我听到感觉被震了一下,懵住了,不知道怎么回应他。原来爸爸为我做了这么多…… 想到他去医院看朋友,我在拖拉机后边等他,他给我买了一瓶“香槟”饮料(现在的大窑)甜甜的,冒着气泡,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喝饮料。他回来的时候看我快喝光了,笑着说“闺女,你还挺能喝啊”,然后他喝了最后的一口。 长大以后爸爸说他其实一直没什么钱,都是爷爷管着卖粮食的钱。就是这样,他也愿意给我买饮料,原来爸爸一直用他的方式来爱我……他做了他能做的…… 以前总觉得爸爸没有接送我上学,期待爸爸重视我,期待爸爸接纳我,认可我…… 是啊,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很多有限。他就这样就可以,我也爱这样的爸爸,他也是有女儿爱的爸爸。 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这样的“文采暖”,魔力一般~暖暖的缓缓的流进了我的心里…… 感恩老师✿✿✿ ——小双 依依不舍中,课程还是到了结束的时刻,体验太多太深刻,面对分离有种恍惚。直到教室的窗帘拉开,看到外面湛蓝的天海,开阔和兴奋的感觉渐渐升起来。课程收获太多的珍宝,很期待回家分享和实践。更期待二阶,再来与林老师相聚金秋烟台